• <track id="klxmm"></track>

    <span id="klxmm"></span>
    2023年05月06日 星期六
    首頁 > 農機技術 > 正文
    2022年秋播小麥生產形勢分析及冬前田管技術意見
    時間:2022-12-02 來源:徐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字體大小 打印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關閉本頁

    今年徐州秋收秋播期間以晴好天氣為主,利于秸稈還田、機耕機播等作業,小麥播種質量整體較好,大面積實現了一播全苗。11月中下旬連續降雨,及時補充土壤墑情,非常利于已播小麥出苗和生長。

    當前徐州市秋播小麥生產的特點有:

    一是秋播面積保持基本穩定。據1120日徐州市農業部門初步統計,全市小麥播種面積529.22萬畝,較夏收統計面積略減0.67萬畝。其中稻茬小麥226.84萬畝,較上年增加3.59萬畝。

    二是適期播種比例略高于上年,仍差于常年。受水稻大面積成熟收獲騰茬推遲影響,稻茬小麥播種進度明顯慢于上年。今年小麥適期播種比例為66.76%,較上年高1.25%,但較前年低12.65%。

    三是播種質量相對較好。機播面積進一步擴大。全市小麥各類機播合507.88萬畝,占比達95.97%,為近10年來最高。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面積較上年增加23.3萬畝,提高9.18%。秸稈還田面積369.22萬畝,較上年增加10.55萬畝?;视昧枯^足。全市平均每畝基施純氮達8.62kg、五氧化二磷5.42kg、氧化鉀4.97kg,基肥用量穩中略減,基本滿足苗期需求。四是主體品種和布局基本穩定。種植面積前5位品種與上年相同,其中百農207(80.98萬畝,減5.16萬畝)、徐麥35(65.51萬畝,增10.9萬畝)、徐麥33(38.4萬畝,減1.62萬畝)、煙農19(35.71萬畝,減0.49萬畝)、淮麥33(35.55萬畝,增5.65萬畝)。全市面積10萬畝以上的主體品種有7個,較上年減少1個。五是出苗情況較好,基本苗充足。截至1120日,全市平均每畝基本苗24.53萬,比上年減0.19萬;平均葉齡2.92葉,比上年增0.01葉;3葉以上進入分蘗期的面積214.67萬畝,占40.56%,比上年高1.35%。苗情分類統計,旺長苗、一類苗、二類苗和三類苗(包括未出苗面積)分別占2.07%、42.30%、39.66%15.97%,一、二類苗合計占81.96%,比上年高2.56%,但仍比最好水平的前年低1.98%。

    各縣市區要加強冬前田間管理,補短板,促平衡,抓好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為明年夏糧豐產奠定好基礎。

    1、早施苗肥,抓平衡,促轉化。對基肥用量不足的麥田,要突擊抓住降雨或冬灌的有利時機,補施苗肥。對適期播種的一、二類苗建議在35葉期根據苗情適量施用壯蘗(平衡)肥,每畝尿素5~7.5kg,促進大分蘗生長,為壯桿大穗打好基礎。對冬前莖蘗數不足預期穗數1.2倍的田塊,要根據苗情盡早追肥促長增蘗,施肥量可適當增加到每畝尿素7.5-10kg。晚播小麥在基本苗和基苗肥充足的情況下不宜盲目追肥,以防促進無效分蘗過多發生,重點應在春后施好拔節孕穗肥攻大穗,最大限度減小晚播對產量的影響。

    2、因田因苗分類促控,防災減災。對稻草還田量較大、表土層煊松的麥田,以及已經明顯旺長(葉齡偏大或莖蘗數偏多)的田塊要適度鎮壓,應掌握在日平均氣溫3℃以上、墑情適宜(表土干白)時進行,確保根土密接,提高保墑防凍能力。對有旺長趨勢的小麥,應在冬前搶晴暖天氣,用每畝可用烯效唑15-20克或多效唑30-40+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兌水噴施,以控制生長速度和植株高度,增強抗逆性和后期抗倒能力。墑情不足的田塊,宜在冬前適時進行噴灌或溝灌洇水,速灌速排,避免大水漫灌。田內外溝系不到位的田塊要盡早配套補齊,確保排水通暢,防止雨澇漬害。

    3、科學化除,防止藥凍害。對秋播未進行“封閉”化除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塊,要盡早在冬前冷尾暖頭、日平均氣溫58℃以上的晴天及時噴藥化除。要密切關注天氣趨勢,避開低溫寒潮,特別是要避免使用低溫敏感性除草劑,在寒潮來臨前5天、后7天不宜化除用藥,防止發生低溫凍藥害。


    聯系我們 | 網站聲明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2007-2018 江蘇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主辦:江蘇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蘇ICP備19001615號-1
    性饥渴寡妇肉乱网站
  • <track id="klxmm"></track>

    <span id="klxmm"></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