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水產動物的重要生長期,隨著水溫的不斷升高,魚類活動量增加,抓好春季池塘管理,不僅能促進魚類提前攝食,恢復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還能延長生長期,提高產量。當前時節,抓好春季漁業生產管理工作,對于全年的漁業生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塘口清整消毒。清塘消毒是苗種放養、預防魚病的前提,可以用機械設備清除老塘淤泥、曬塘。放苗前15天,池塘水位為15~20厘米,用150~200公斤/畝生石灰或者漂白粉15~20公斤/畝清塘消毒,以殺滅池塘底泥和水體中的敵害生物及病原微生物。
2、適當肥水。早春水溫低,肥水困難,放養前10天開始,采用生物肥料少量多次進行培育水質,以穩定水體藻相和菌相,透明度控制在30~35厘米為佳,有利于提高水溫,增加溶解氧,促進水產養殖動物早開食、早生長。
3、科學放苗。選擇良種繁育的優質苗種,最好是本地培育的,可以降低應激反應,要盡可能減少捕撈、運輸對魚種造成的機械損傷,苗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害,盡可能早放養,目前水溫較低,運輸、放養成活率高,選擇晴好天氣上午放苗,放養前使用3%~5%食鹽水浸浴10~15分鐘。
4、調控水位。隨著氣溫回升,水溫也會逐漸升高,建議適當降低池塘水位,將水位逐漸調至80~100厘米,以利于提升水溫,促進魚類攝食、生長。
5、精準投飼。調整好自動投飼機時間和間隔,投喂按照“四定”原則,每日投飼量根據水溫、魚體大小、攝食強度、天氣情況靈活掌握,目前要抓好每一個晴天,堅持晴天投喂,投喂量可按魚體總重量0.2%左右估算,再根據吃食情況增減,隨著氣溫升高,可逐步加大投喂量。
6、病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病害防控工作,早春每15天使用漂白粉等消毒劑消毒1次預防魚病,特別要做好是“水霉病”的預防,嚴防捕撈、運輸損傷,放養前消毒。發現病害應及時準確診斷,對癥用藥。有條件的魚塘可以采取無人船或無人機進行播撒消毒劑消毒。
7、存塘魚管理。存塘量大的池塘晴天中午可開啟增氧設施1~2小時,根據吃食情況進行少量投喂,防止魚體“掉膘”,同時做好病害防控,特別是“水霉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