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澤區地處江蘇省中部,位于洪澤湖東畔,屬于多種地貌類型,洪澤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鎮為不連片的低丘陵地,中部為洪澤湖區,東部皆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氣候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具有季風性和兼受洪澤湖水體調節的氣候特點。糧食生產以周年稻麥兩熟制為主,稻麥秸稈產生量大,如處理不當將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秸稈機械化還田是解決秸稈出路、杜絕焚燒的最有效途徑。目前我區稻麥秸稈還田方式以旋耕還田為主,但秸稈長期旋耕還田會造成土壤耕層變淺、土壤蓄水保墑保肥能力降低等問題。犁耕深翻還田既能解決原有犁底淺、耕作層薄,又能實現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提升耕地質量,對于促進后茬作物根系發育和高產穩產具有重要意義。為規范開展犁耕深翻作業,提升秸稈還田質量,促進糧食生產健康發展,現就生態型犁耕深翻秸稈還田工作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作業季選擇
稻麥周年兩熟生產中長期采用旋耕作業的地區可采用夏秋兩季犁耕深翻秸稈還田耕作方式。
二、技術方案
犁耕深翻秸稈還田作業應結合土壤性質、氣候條件、種植特點及后茬作物等因素,合理配置機具、因地制宜選用犁耕深翻秸稈還田技術路線。
土壤含水率對犁耕深翻秸稈還田作業質量影響較大,土壤含水率過高,會加重拖拉機負荷,影響后續整地質量,含水率≥35%時,不宜進行犁耕深翻作業。土壤含水率過低(≤15%),會造成耕翻質量下降,甚至難以形成翻埋覆蓋效果。夏季雨多時節(單次降雨量在15mm以上時),宜在雨停后土壤含水率適宜時進行耕翻作業;秋季稻茬田土壤含水率較高,且易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水稻收獲前需擱田、適時斷水,使土壤含水率處在適宜范圍。
(一)秋季犁耕深翻(稻秸稈還田)
1、技術路線
(1)稻田控水降漬→聯合收割機適時收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犁耕深翻→曬垡(土壤含水率<25%可免)→施足基肥→適墑整地→機械播種、鎮壓→機械開溝
(2)稻田控水降漬→聯合收割機適時收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犁耕深翻→曬垡(土壤含水率<25%可免)→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作業(施足基肥)→機械鎮壓→機械開溝。
(3)稻田控水降漬→聯合收割機適時收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施足基肥→犁旋一體機作業→機械播種、鎮壓→機械開溝。
2、作業要求:收割水稻時秸稈切碎、勻拋,秸稈切碎長度≤10cm;留茬高度≤15cm;耕深18-35cm(初耕階段宜淺耕),秸稈覆蓋率≥90%;耕后地表平坦,播種后適墑鎮壓,根據播后土壤濕度情況選擇是否窨水。
3、機具配備:聯合收割機配備秸稈切碎拋撒裝置,根據鏵犁數量和土壤情況配備相應的動力;1L系列鏵式犁、圓盤犁、犁旋一體機等;旋耕機、圓盤耙;旋耕播種施肥(鎮壓)復式作業機、條播機等。
(二)夏季犁耕深翻(麥秸稈還田)
1、技術路線
(1)聯合收割機適時收獲、麥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犁耕深翻→旋耕碎垡(或重型耙碎垡)→淺水泡田→施足基肥→起漿平整→大田沉實→適期插秧。
(2)聯合收割機適時收獲、麥秸稈切碎均勻拋撒→施足基肥→犁耕深翻→旋耕碎垡(或重型耙碎垡)→淺水泡田→起漿平整→大田沉實→適期插秧。
2、作業要求:收割小麥時秸稈切碎、勻拋,秸稈切碎長度≤15cm;耕深18-35cm(初耕階段宜淺耕);秸稈覆蓋率≥90%;耕后地表平坦,碎土率≥80%。
3、機具配備:聯合收割機配備秸稈切碎拋撒裝置;根據鏵犁數量和土壤情況配備相應的動力;1L系列鏵式犁、犁旋一體機等;旋耕機、圓盤耙、水田驅動耙等。
三、注意事項
1、作業質量標準參照省農機推廣站、省農技推廣總站、省耕環站《關于印發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蘇農機推〔2021〕8號)文件執行。
2、犁耕深翻深度應掌握在適宜為度,應隨土壤特性、微生物活動、作物根系分布規律及養分狀況來確定,一般的以打破犁底層為宜。耕翻過深會造成有機肥被埋壓在深土層,肥效利用晚;生土被翻到地面上,對幼苗生長不利。以逐漸增加犁翻深度,加深耕作層為宜。
3、機具作業前,應做好犁鏵的調整,避免作業時出現立垡、回垡。
4、機具作業時,根據田塊的具體形狀確定作業路線,作業質量應達到:“深、平、透、直、齊、無、小”的七字要求:深:達到規定深度、深淺一致;平:地表平坦、犁底平整;透:開墑無生埂,翻垡碎土好;直:開墑要直,耕幅一致;齊:犁到頭,耕到邊,地頭、地邊整齊;無:無重耕、漏耕,無斜子、三角,無“桃形”;?。簤劀闲?、伏脊小。
5、夏季麥秸稈還田的大田沉實時間應比旋耕田塊多1-2天,避免水稻移栽時機具陷車;秋季稻秸稈還田強調播后適時、適墑鎮壓,確保種(根)土密接,促進根系發育。
6、為加速還田秸稈的腐解,提高當年的還田效果,在還田作業時要配合施基肥。在總施肥量與不還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礎上,以每100公斤秸稈增施純氮1公斤為宜,并根據基:蘗:穗肥比為4:2:4施肥?;室赃x擇銨態氮或尿素為好,并提倡有機肥、無機肥結合,均勻撒施在秸稈殘體上。
7、健全溝系,排澇降漬,遇陰雨天氣及時排出田間積水。
8、根據整地質量、墑情等因素合理調節播種量和播種深度,確保適宜基本苗。
?
?
?
洪澤區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